癌症殺手丨28歲金融才俊楊嘉驃不敵胃癌離世 醫生拆解胃癌:出現3症狀或屬中末期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3 13:56

分享:

分享:

楊嘉驃不敵胃癌離世。

【楊嘉驃/抗癌/胃癌/兒童癌病基金/癌症】28歲末期胃癌患者、港大畢業生楊嘉驃(Gabriel)去年宣布捐出80萬元予香港兒童癌病基金,善舉令全城讚揚。然而不幸地,其親友卻在今日(23日)於社交平台公布其死訊。胃癌在本港癌症殺手中排第6名,2020年共有613人因胃癌離世,究竟胃癌有何徵兆?日常生活上又應如何預防?有醫生就指出,如果排便出現1狀況就要小心。

6大因素增患胃癌風險

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顯示,胃癌成因至今雖未明確,但有以下因素會增加患上胃癌風險:

  • 受幽門螺旋桿菌感染
  • 進食鹽醃食物
  • 進食加工肉製品
  • 過重或肥胖
  • 吸煙
  • 飲酒

胃癌可毫無明顯病徵

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林嘉安曾受訪稱,胃癌可以毫無明顯病徵,但如果身體持續性出現貧血症狀,容易疲累及大便有血等症狀便要當心,因為這極可能代表胃部腫瘤有出血跡象;再後期腫瘤變大,更可能會影響患者進食,有作嘔,甚至嘔血情況。

莫名消瘦及排便腥臭稀爛要小心

此外,林嘉安指出,由於胃癌患者難以進食,身型日漸偏瘦亦往往是常見疾病先兆之一。但他亦表示,排深色大便並非必定是胃癌先兆,部分黑便成因可能只是因為吃了黑色食物或鐵質,惟如果冀便混合腥臭味,呈稀爛或水狀形態,出現此情況就必需儘快求醫。

最新影片:

預防胃癌方法

要預防胃癌,林嘉安提醒 「禍從口入」,避免食煙、飲酒、進食加工、醃製及高鹽食品,如香腸、火腿、午餐肉、公仔面、臘腸等,同時需增加蔬菜、水果攝取。此外,他亦建議儘量食用新鮮食材,又指擺放太久的食物及翻熱會有增加患癌風險。另一方面,高糖分的食物及飲品,他亦指最好減少。至於生活習慣方面,他則指市民需要恒常運動,避免痴肥;定期胃部內窺鏡檢查,檢查胃內是否有潰瘍,腫瘤,一旦有懷疑可抽取組織來化驗;如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則需服用抗生素,以免情況惡化。

【同場加映】拆解5類高風險誘發胃癌食品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醫生:出現3症狀或屬胃癌中末期

除了排便外,莫名胃痛也要小心。台灣胃腸肝膽科醫生蘇銘堯曾在節目《健康2.0》中指出,胃癌與胃潰瘍症狀相似,共同症狀包括胃痛、胃悶、胃脹,大部分患者在空腹或飢餓時會出現腹痛,同時由於潰瘍與腫瘤的關係,影響消化道,因此上腹痛是胃癌的主要症狀。

當心同時排黑便及消瘦

此外,由於大部分癌細胞的生長速度較快,黏膜會較易受損出血,所以胃癌通常會併發消化道出血,症狀包括排黑便、吐血、莫名其妙的貧血等等。而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營養吸收都會受影響,導致體重下降,因此當同時出現黑便和體重下降等症狀,病情有可能已發展到中末期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